急性荨麻疹:症状、成因、治疗与预防
发布时间:2024-11-27 10:40:28
急性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突然发作。它表现为皮肤上迅速出现的红色或苍白的风团,并伴有剧烈的瘙痒。这种疾病虽不致命,但反复发作和难以预测的症状,往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一、急性荨麻疹的症状
急性荨麻疹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突然出现的风团(类似蚊虫叮咬后的肿块),其具体表现如下:
1. 风团的特征
- 形状:风团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 颜色:多为红色或苍白色。
- 边界:边缘清晰,中心通常较为苍白。
- 变化迅速:单个风团通常持续数小时后消退,但新的风团可能在其他部位出现。
2. 剧烈瘙痒
瘙痒是急性荨麻疹最典型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
3. 皮肤表面无明显破损
尽管风团看起来红肿,但皮肤表面并无破损或渗液,且不留疤痕。
4. 伴随症状
- 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轻微发热、头痛、腹痛、恶心等症状。
-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就医。
二、急性荨麻疹的成因
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皮肤和黏膜下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导致风团和瘙痒。其具体诱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物过敏
- 常见的致敏食物包括:
- 海鲜(如虾、蟹、贝类)
- 坚果(如花生、腰果)
- 鸡蛋、牛奶
- 某些水果(如芒果、草莓)
2. 药物过敏
- 某些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常见的药物包括:
-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
-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 麻醉剂和疫苗
3. 感染因素
- 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可能成为荨麻疹的诱因。例如:
4. 环境因素
5. 物理因素
- 物理性刺激如冷、热、压力、摩擦、运动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荨麻疹。
6. 情绪与压力
- 精神压力、焦虑、紧张情绪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引发荨麻疹的发作。
三、急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急性荨麻疹通常是短暂的,自限性的,但为了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1. 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能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常用药物包括:
-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副作用较小,通常不会引起嗜睡。
-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有镇静和嗜睡的副作用,适合夜间使用。
2. 口服糖皮质激素
对于严重或广泛的急性荨麻疹,医生可能会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来迅速控制症状,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3. 免疫调节剂
在部分顽固病例中,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来调节免疫系统,防止反复发作。
4. 外用药物
- 局部瘙痒较严重时,可以使用抗组胺外用软膏或类固醇软膏来减轻症状。
- 但外用药仅能缓解局部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治疗过敏原
- 查明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的关键。可以通过过敏原测试来确定具体的致敏物。
6. 重症处理
- 如果急性荨麻疹导致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紧急送医。
四、急性荨麻疹的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荨麻疹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因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 避免食用已知会引发过敏的食物。
- 避免接触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原。
- 在寒冷季节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皮肤。
2. 加强免疫力
-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锻炼。
3. 保持皮肤清洁
-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和化妆品。
- 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保持皮肤的清洁与湿润。
4. 减少精神压力
- 学会通过冥想、瑜伽、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定期体检
- 有反复发作史的患者,应定期体检,排查潜在的感染或慢性疾病,以降低复发风险。
结语
急性荨麻疹虽来势凶猛,但通常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合理治疗得到缓解。对于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广州肤康皮肤病医院在荨麻疹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您早日摆脱荨麻疹的困扰,重获健康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