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14:13:43
甲沟炎(Paronychia)是一种常见的指(趾)甲周围皮肤的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指甲周围的红肿、疼痛和化脓。它通常是由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可能由于外伤、指甲修剪不当或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诱发。虽然甲沟炎并不总是严重,但如果未及时治疗,它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甚至影响到指甲的健康。了解甲沟炎的症状、成因以及治疗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的皮肤病。
甲沟炎的典型症状通常出现在指甲周围,特别是指甲的侧边或下方。具体症状包括:
红肿:甲沟炎最常见的表现是指甲周围的皮肤发红、肿胀,尤其是在指甲边缘部位。肿胀可能会导致指甲周围的皮肤变厚,触感变得敏感。
疼痛:患者通常会感到指甲周围有轻微到剧烈的疼痛。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或者在触碰到感染部位时加剧。
化脓: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脓液的积聚。此时,指甲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脓肿,形成黄色或白色的脓液。
出血:感染加剧时,可能会导致轻微出血,尤其是在挤压或按压感染部位时。
指甲变形:如果甲沟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长期的炎症可能会影响到指甲的正常生长,导致指甲变形、变色或脱落。
发热:在感染扩展到其他部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发热的症状。
甲沟炎的发生通常是由局部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诱因包括:
细菌感染:甲沟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这些细菌通常通过外伤(如修剪指甲过深、手部划伤等)进入皮肤,从而引发感染。
真菌感染:真菌也是引发甲沟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念珠菌(如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通常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容易发生,比如长期接触水的人(如洗碗工、游泳者等)容易感染真菌。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也可能导致甲沟炎,尤其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中。
外伤或不当修剪:不小心割伤、刮伤或修剪指甲过深、过短,都会破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屏障,为细菌或真菌提供入侵的通道。
不良卫生习惯:如果指甲周围的皮肤经常处于潮湿状态,或者用手撕咬指甲和周围皮肤,容易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更容易患上甲沟炎。
虽然甲沟炎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一些日常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保持手部干燥:保持手指和脚趾的干燥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湿润环境中工作时。避免指甲周围的皮肤长期浸泡在水中。
正确修剪指甲:修剪指甲时,要避免过短或过深,尽量保持指甲的自然形状。修剪时要小心,避免损伤甲沟部位。
勤洗手并做好护肤:保持手部清洁,特别是在接触脏物或生物材料后,要及时洗手。可以定期涂抹保湿霜,保持指甲周围皮肤的滋润,减少干裂。
避免撕咬指甲:有的人习惯撕咬指甲或指甲周围的皮肤,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避免这种不良习惯对预防甲沟炎至关重要。
佩戴手套:在做家务或接触化学品时,佩戴防水手套可以有效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入。
尽量避免伤口感染:如手指、脚趾有外伤时,应尽快消毒并包扎,以防感染。
甲沟炎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类型(细菌、真菌或病毒)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对于由细菌引起的甲沟炎,医生通常会开具口服抗生素或局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对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注射抗生素。
如果是由真菌引起的甲沟炎,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或者局部使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联苯苄唑等)。真菌感染通常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完全康复。
若是由病毒引起的甲沟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来控制感染。
对于轻度的甲沟炎,温水浸泡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可以将患指(趾)浸泡在温水中,每天数次,每次约10至15分钟。这能帮助减轻肿胀,促进脓液排出,并缓解疼痛。
如果甲沟炎发展成脓肿,可能需要通过切开或引流脓液来减轻症状,避免感染扩展。这个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我处理。
对于顽固且反复发作的甲沟炎,可能需要进行小范围的外科手术切除部分受感染的甲沟组织,以便全面治愈。
甲沟炎是常见的指甲周围皮肤感染,虽然它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及时识别甲沟炎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正确修剪指甲和避免外伤等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甲沟炎的发生风险。如果你遇到甲沟炎的困扰,建议尽早咨询医生,采取专业的治疗方法,恢复健康的指甲和皮肤。
肤康皮肤科医院《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 广 (2022)第190号